找到相关内容518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死永灭论与人死续存论(三)

    好感转化——这就是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⑦、感觉感受运动变化存在矛盾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  爱的感受与恨的感受,存在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嫉妒的感受与平静的感受,存在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欢喜感受与痛苦感受,存在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冷漠的感受与温馨的感受,存在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感受的生成与感受的泯灭,存在对立而统一的斗争过程。  ⑵、思维思想运动变化存在辨证运动规律  ①、思维思想形成过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1049907.html
  • 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

    与主客对立思考方式不同的新视角,重新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使之变得极度的心灵化,也导致了审美价值的重新定位。禅宗美学思想的精神与智慧为人们提供的不止是一种人生的终极意义,一种简洁的解脱方式,更是一种澄明超越的审美境界,它展示的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大美。   禅宗美学在对人与世界的观照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具有浓郁的东方思想品格和活泼的生命意趣,它走的是一条超越西方人与自然、世界对立的道路。在禅宗美学...

    叶莎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00057865.html
  • 佛教的和谐理念

    以及高低、左右、动静、美丑、同异、贫富等采取一种绝对差别的、对立的、固定的看法。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差别相并不是绝对的、固定的,也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缘起法支配下的相互依存、彼此圆融。所以,佛教教人...共存、在动态之中不断步入和谐的境界;而在理想之中,则激发人们憧憬泯灭分歧、对立和冲突的和谐境界。虽然佛教和谐理念中有许多绝对的和理想化的特色,但它关于和谐的基本思路对于抵消流行一时的斗争哲学的负面影响...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561178.html
  • 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

    人间佛教 真俗不二    李向平   佛教教义中所指的真一俗二界,并非对立二元的两个世界。而佛教教义中的“世俗”意义亦不是与神圣世界对立二元相分的世界。它亦可略称为&...说明中国宗教在社会中的现象,特别是中国佛教与社会的关系。中国佛教的世俗性和神圣性两者之间并不是、也不应该是处于对立的一对矛盾关系。相反,它们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中国宗教在它自己的演变历程中逐步呈现...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95866174.html
  • 解开素食者气虚与体寒之谜

    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不断地产生矛盾、解决矛盾,这种动态平衡,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当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又不能立刻自行恢复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以上...

    佚名

    |素食|气虚|体寒|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742361079.html
  • 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嗔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欲嗔恚众生。”在经文中我们知道平等大舍要具足无所对立;无我相;无法相;要对一切法平等无二;还有舍己为人。也就是《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同样在三祖大师的《信心铭》的第一句就是:“至道无难,唯嫌捡择……”我们只有破了一切相,才能创建一切相。只有破除了一切的对立,才能实现统一,而要破除这些就需要靠...

    明一法师

    |和谐|包容|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1431035277.html
  • 如本法师答: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众生谁度?

      如本法师答:众生(梵语bahu—jana),诸佛是大慈大悲的,众生固然无量无边,但佛之悲愿亦无尽的,不论众生与佛的缘份深浅如何,认识不认识、眷属非眷属、朋友非朋友,乃至怨憎仇敌,这一连串的关系,佛陀皆一一净化,而以大慈悲心平等以待,有缘者而度之,无缘者若因缘成熟之际,佛陀亦然悲心而度之,只是时机迟早罢了,佛陀已彻底证成圆满之无我(梵语anatman)、无有对立性、排斥性、取舍分别...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152812593.html
  • 祈竹仁波切答:修密法的人,可以同时修净土吗?

    祈竹仁波切答: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可成立的问题。在传统上,密法之修持与净土的概念根本不能分开。修密法的人,就是要观自身为本尊,所处为坛城净土。如果撇开净土的概念,密法也就不成立了。所以,修密法的人并非与修净土的人对立,修密法的人也是在修净土。净土并不狭指汉地净土宗所提倡的极乐净土。净土有无量之多,也有性质上之分别,修密法的人不一定都在修证应化佛土,也并不全是在修弥陀西方极乐净土,但却都是在修与净土...

    祈竹仁波切

    狮吼棒喝佛教问答录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003513011.html
  • 老狗

    对巴珠来说,都变得像水晶一样清楚了。他的自心与非二元对立的佛性(内在明觉的无限光明)当下合一,同时,头顶太阳在一片湛兰的天空中照耀着。巴珠体验到一种无以言喻的宁静。他本能地坐下,就定于他暴躁的上师为他...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343816499.html
  • 多样性的容许和一体性的自知——从曼陀罗世界的视点分析

    日本高野山大学学长生井智绍  现代社会要求尊重各种不同的价值,创造和谐的有秩序的社会。但现实却是只有同样相互依存(在缘起上)才能生存的同样的生命,在各个欲望约束下,在形形色色的混乱中,不同的个人、民族、文化处于对立当中。自从在印度创立以来2500年间,佛教都是承认各个多样的生命存在方式,互相尊重其价值,只有同样相互依存才能生存的生命并不是相互独立,而被视为一体。互相尊重个性的同时,承认其一体性,...

    生井智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5039341.html